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上市银行年报专题分析】强监管趋势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管理的影响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5-15 作者: 来源: 浏览:861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强监管趋势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管理的影响

    杨成元

    近年来,监管部门围绕调结构、去杠杆、防风险等主题,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评估政策不断完善,推动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同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未来,单纯依靠规模增长已无法持续,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成为基本要求,资产负债管理的广度、深度以及精细化程度将不断提升。 

    一、资产负债结构趋稳,服务实体能力提升

    (一)存款支撑规模增长能力有所增强

    2017年以来,商业银行 资产增速下降趋势逐步企稳,存款增速有所加快,且大于资产增速,存款增长对规模发展支撑能力增强。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6.3%,较2017年6%有所加快,存款增速8.7%,较2017年加快2.9个百分点。

   图1:2010-2018年商业银行存款增速、资产增速趋势

image001.png

 

    (二)负债来源趋向稳定,主动负债能力增强

    存款占比企稳并上升,2018年末,存款占比75.8%,较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存款占比下降的趋势已经反转。存款结构中,个人存款占比开始上升,占比40.6%,较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主动性负债能力增强,且结构更趋合理。具体来看,央行资金、金融债、二级资本债等中长期资金来源占比上升,短期的同业存、拆放资金来源下降。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应付债券占比5.2%,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向央行借款占比3.3%,与上年持平;同业存、拆放占比10.8%,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苍产蝉辫;图2:2010-2018年个人存款占比和增速趋势

 image003.png  


&苍产蝉辫;图3:2010-2018年负债结构变化趋势

image005.png   


    (三)回归传统,贷款占比上升

    依靠表外业务、理财业务融资的公司融资需求开始向表内信贷转移,随着规模增长放缓,贷款增速有所下降,但增速仍快与资产增速,各项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稳步回升,同业业务、表外业务持续收缩。截至2018年末,各项贷款增速9.6%,高于同期资产增速3.3个百分点。贷款占比55.7%,较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 资金在同业间空转下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提升。

  图4:2010-2018年资产结构及贷款增速趋势

image007.png

  

    (四)贷款趋向零售发力,住房贷款增速放缓

    在资本约束、大零售市场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向资本消耗少、经济波动影响小、收入来源稳定的零售业务转向。

    从贷款结构看,近年来,公司贷款占比下降,个人贷款占比上升。截至2018年末,个人贷款及垫款增速15.6%,较公司贷款及垫款增速快11.7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及垫款占比40.3%,较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公司贷款及垫款占比56.6%,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从个人贷款结构看,逐步向消费贷和信用卡等零售领域发力,二者占比达25.6%,较上年小幅提升。住房贷款占比67.2%,2017年以来连续小幅下降。

图5:2009-2018年贷款总体结构、个人贷款结构及增速趋势&苍产蝉辫;

image009.png

           

    (五)盈利结构在优化,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息差重新扩大

    盈利结构的逐步优化,非利息收入占比在逐步上升,对利润的贡献度上升。

    在存贷利差收窄且贷款占比上行的背景下,息差重新扩大,息差从2017年的低点1.95%上升至2018年末的2.06%,这主要是,一是2018年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上升,收益率从2017年4.0%上升至4.2%;二是得益于主动负债能力的增强,同业资金下降对负债端成本降低的贡献提高,2018年以来,市场利率下行,市场化资金成本下降,资产端收益率靠期限错配,收益率锁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生息资产成本。

图6:2009-2018年非利息收入、净息差变化趋势

image011.png    


    (六)资本、流动性等各项指标逐步向好,风险抵御能力上升

    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55.31%,流动性覆盖率138.01%,较上年分别提升5和1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2%,一级资本充足率11.5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03%,分别较上年提升0.55、0.23和0.28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上升。

    

表1:商业银行流动性、资本监管指标情况

360截图16410111546898 a08.png

     二、短期内资产负债管理压力较大

    (一)净息差提升难度较大

    从贷款定价看,从2018年3季度以来,贷款收益率开始见顶向下,利率"两轨并一轨"推进,贷款利率将向市场利率靠近,加之监管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仍是基本导向,贷款收益率难以上升。从存款定价来看,结构性存款占比逐步上升是趋势,存款付息率难以下降;同时,目前,市场利率已处于低位,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空间不大,同业资金对降低负债端成本的边际贡献将逐步下降。未来,息差改善存在下行压力。

    (二)资本管理面临较大压力

    1、资本消耗加剧。一是随着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外资产、非标业务的监管不断加强,银行相关资产加速"回表",在资产负债回归存贷款基础性业务趋势下,贷款等重资产投放占比较高,风险资产系数上升。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风险资产权重系数为70%,较年初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二是央行发布《对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增加附加资本要求,银行业超过30家,附加资本将进一步加大资本补充压力。

    2、内外补充渠道有限。一是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难现高增长态势,信用风险在逐步暴露,不良率相对较高,对拨备和利润的侵蚀将抑制内源式补充。二是上市银行市净率长期小于1,通过定向增发和可转债发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难度较大。

    3、资本充足率安全边界仍然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实际资本充足率虽有所提升,但与监管要求的差距逐年收窄,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充足率与监管要求差距逐年收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剩余空间不到2%,在资本消耗加大,补充有限的背景下,安全边际吃紧。

    (三)广义信贷下降,结构调整紧迫性增强

    从外部看,广义信贷增速受制于M2增速,目前,M2下行至8%附近,空间缩小;从内部来看,广义信贷规模发展受制于逆周期资本约束,在目前资本依然短缺的背景下,对广义信贷扩张形成瓶颈。自2017年以来,银行总资产增速便从17%以上快速下滑到不足7%,规模增速受限导致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明显增强,这需要对表内外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围绕价值管理,深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四)存贷比上升,短期内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

    目前,存贷比持续上升,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存贷比上升至95%,浦发银行存贷比超过100%,上升压力依然较大。一是存款竞争压力依然较大,回归传统业务,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存贷空间缩小;二是流动性指标本身导向,按照流动性匹配率指标设定,资产端投放贷款、买债,负债端吸收存款,同业资金仅作为流动性管理手段,是最有利选择,在资产荒的环境下,相对高收益的贷款投放就成为一致选择。

    未来,如果市场流动性收紧,利率上行,流动性风险将会明显扩大,维稳成本大幅提升,这需要对未来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走势合理把握,把握好流动性承压能力,提前做好准备。

    图7:2009-2018年存贷比变化趋势

image013.png

    三、下一步建议:

    随着严监管、专项治理行动的推进,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资产负债结构逐步向好,但管理压力依然较大,长期来看,"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仍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导向。

    (一)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深化全口径的资产负债管理。一是提升管理的广度,资产负债管理在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全口径进行合理统筹,围绕价值创造,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提升管理的深度,按照分条线、分板块、分产物实施管理。三是建立完善管理会计平台,从条线、机构、科目、产物等不同维度实施计量管理,为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前瞻性,动态管理,及时调控。

    (二)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一是做好资产负债业务规划,做好外部形势预判,按照总体风险偏好要求,在满足流动性监管指标、资本监管指标的前提下,做好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二是定期做好压力测试,加强预期管理,市场形势或监管政策转变,及时调整计划。三是保持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按照监管导向要求,在资产端,提升贷款、债券占比,降低同业资产占比;负债端,强化存款组织力度,提升存款占比,同业负债回归流动性调整的职能,防止支持长期的资产业务发展。同时,改善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状况。 

    (三)优化定价管理机制, 支持资产负债调控目标实现

    在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存贷利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维持息差稳定并上升压力较大,这需要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定价管理机制,提升定价管理能力是关键。一是逐步形成定价管理与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导向的管理机制,考虑产物的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预期损失、资本成本等;二是提升对市场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把握不同产物、不同区域利率的差异变化,根据利率预期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构调整,并注重管控重定价期限错配缺口,防范利率风险。

    (四)优化业务结构、加快资产周转,提升资本使用效能

    一方面,提升贷款、债券投资等传统主营业务的发展力度,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同业业务占比,贷款投放继续向资本消耗相对低的个人零售等业务转型,提升零售业务占比。另一方面,通过ABS、资产转让,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等方式,降低资本耗用,加快资本周转,提升整体资本使用效能。

    (五)加强流动性管理

    一是针对存贷比上行趋势,警惕流动性收紧带来的缺口压力,存贷比过高的商业银行可将存贷比分解至分行,分类别制定分行存贷比目标,实施监测考评,加强管控;二是加强预期管理。加强市场流动性、利率走势等形势判断,定期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全行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性和资金缺口补充能力。通过缺口分析判断流动性状况,能够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提前做好资金储备。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