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主动 创新 转型 打造“平安中行”
中国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主动适应科技变革和全行发展战略,树立“安全发展、安全服务、科技引领、平安中行”的安全理念,以全行安全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外部侵害案件防控能力,持续提升安全支持保障水平,推进安全管理手段全面升级和安保工作转型发展,有效保障了银行员工、客户人身及资金财产安全和业务运营安全。安保内容上,由传统的“看家护院”向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保障转变;安保重点上,由防范暴力侵害向防范技术犯罪、智能犯罪转变;安保策略上,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防控转变;安保手段上,由人员防控主导向技术防控先导转变;安保范围上,由单一物理场所防范向深入银行业务流程转变;安保职能上,由本级支持保障向条线职能管理转变。
一、案件全方位防控与全流程管理
中国银行安全保卫部负责外部侵害案件防控与调查,外部侵害案件的范畴与银监会立案统计的第二、三类案件以及安保类案事件相对应。我行对外部侵害案件实行全流程管理,全过程参与并主办案事件发生初期的报告、报案、调查、处置到后续的案件责任追究、案件损失款项计提垫款、核销等工作。每月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外部侵害案事件风险情况》一文五表,从案事件发生数量、涉及金额、类型分布、条线分布、地区分布、发案趋势、同期比较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每季度向全行通报案事件情况,使案事件管理与业务管理、产物管理相挂钩,便于相关部门和分支行及时了解本条线、本机构所处外部侵害风险状况,适时制定控制措施。在掌握大量案事件一手信息的基础上,创编《安全保卫情况通报》、《外部侵害案件典型案例汇编》、《营业网点案件防范实用知识手册》、《身份证件防伪识别手册》等防案材料,为全员防案提供信息知识支持。此外,常年坚持利用部门内网发送典型案例、风险提示,向基层一线提示风险,提供案例。
二、两项安保工作机制贯穿于经营过程始终
基层机构是案件防控的重点,针对基层营业机构安全风险高、安保力量薄弱的问题,我行从2013年开始在全辖营业机构推行“安全轮值”和“晨会案防一分钟”两项安保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与案件防范的热情,营造“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筑牢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培育全员安全文化,打牢基层营业机构安保工作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安全轮值
所谓安全轮值机制,即营业网点全体或择优推选员工每日轮流担负本机构安全值班员,直接参与本机构安全管理,协助网点负责人做好一日安全工作。安全轮值员持证上岗,规定营业前、营业间、营业终履行的安全职责,营业结束后详细登记《营业场所安全监督检查登记薄》、与次日值班员工做好交接,并在次日晨会上对安全轮值工作进行汇报和讲评。
“安全轮值”工作机制培育了员工担当网点安全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营业机构负责人、安全值班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支撑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提升基层营业机构的安全管控能力。广大基层员工通过“网点安全我当一天家”的形式参与安全管理,增进了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责任心与归属感, 通过开展检查、监督、讲评等工作,增加了员工间的沟通交流,锻炼、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我行北京市分行丰台支行将“安全轮值”履职情况与绩效考核、干部选拔挂钩,严格落实奖惩,作为员工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年多来共有18名网点副职在优秀的轮值安全员中产生,其中8位很快成长为网点负责人。
(二)晨会案防一分钟
“晨会案防一分钟”机制就是要求把案件防范工作作为基层营业机构晨会的基本内容,每日以不少于一分钟的时间宣讲案防信息、案例、防控经验,学习案防规章制度,讲评安全工作轮值发现问题和案防工作落实执行情况,部署案防工作。
基层营业机构“晨会案防一分钟”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晨会时,根据案防工作事项由机构负责人、安全轮值员具体组织实施并在晨会记录簿作专项记载。“晨会案防一分钟”的内容可以宣讲上级行的案防信息和部署要求,也可以讲评本机构的案防工作情况。“晨会案防一分钟”工作机制重在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将案防工作融入基层日常管理,切实提高了一线员工案防意识和能力,有效防控案件风险。自2013年以来,营业机构在柜台一线堵截各类诈骗案件476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431人,防控资金风险138,516万元,5,893名员工受到表彰奖励。
三、精细化管理,实施一场所一策略,一岗位一规范
为预警、缓释和评估验证安全风险、全面保障银行物理场所安全、有效控制安全保卫工作操作类岗位(如网点及办公楼保安员、安防监控中心值班员、消防监控值班员等)外包风险,我行按照“一场所一策略,一岗位一规范”的工作思路,对所有物理场所逐一制定金库、网点、离行式自助银行、办公楼等场所安全策略,即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和指定的物理空间内,分析场所的安全风险、研究场所的安全措施,及时预警、缓释安全风险的效果。同时,对所有操作性安保岗位逐岗制定保安、监控值班、消防(自管)、门禁等岗位履职规范,细化日常工作流程,达到熟悉履职规范即可上岗操作的要求。
场所安全策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梳理场所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所处位置、产权情况、建设及使用情况、安消防设备情况、周边环境等,并附场所平面图。其次是主要风险点分析,针对每一个物理场所,结合当地社会治安情况和自身特点,逐一列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和薄弱环节。三是防控措施,针对主要风险和薄弱环节,梳理现有的人防、物防、技防及机制等控制措施,并对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最后是安全评估,将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对比分析,验证评估其覆盖程度,并对未覆盖的风险进行标记和提示。
岗位履职规范是为规范化执勤培训、解决操作性岗位人员流动过快等问题,针对每一个操作岗位制定履职规范,明确其岗位职责,梳理日常工作流程,具体细化到每个时间点的工作内容、控制范围、履职标准、禁止事项等,并指明发生不同的突发情况应如何处置,达到通过阅读岗位履职规范即能上岗操作的效果,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确保执勤效果不因人员变动而衰减,同时便于管理者督导检查。此项工作从2015年11月启动,各级安保部门对全行18,300余个物理场所逐一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对3万多个操作岗位逐个制定了履职规范,标记和提示风险隐患2,800余个。
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防范银行卡案件
(一)建立防查银行卡案件联动协作机制。2007年,针对银行卡案件高发、频发的情况,我部编发《银行卡案件防查工作指引》,建立防查银行卡案件联动协作机制,内部纵向总、分、支行联动,横向保卫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案件特点,不断强化防控措施;(二)构件“警银协作”机制。我行建立警银协作快速反应机制,固定警银协作联系人,及时移送案件侦办线索,掌握犯罪分子作案规律,协助警方第一时间打击犯罪。2014年,以北京地区为重点,协助公安机关成功捣毁涉及16省、涉案金额达1,400亿元的地下钱庄,抓获非法倒汇人员59人;(三)启用ATM监控报警系统智能识别技术。针对近年在自助银行抢劫、破坏、终端侧录案件高发态势,2009年起,我行开展ATM监控报警系统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2012年底在全行自助银行进行自动语音提示、有人进入提醒、远程双向对讲、远程控制声光报警等功能普及。探索应用自助银行智能分析技术,在10个地区自助银行试点应用“安全防范智能分析系统”,对自助银行内可能发生的抢劫、敲砸、打斗、张贴、盗卡等行为,安防监控中心通过远程视频判断处置。
五、担当社会责任,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一)推行紧急止付机制。针对网银诈骗案件发生后堵截、控制资金难的问题,我行于2011年推行网银案件涉案资金紧急止付机制,协调公安机关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几年来,有效阻止客户受骗转账5,949起,涉及金额累计4.18亿元;网银案件由高发时期每月465起、涉案金额4559.14万元,下降到每月50起、涉案金额197.31万元。(二)开辟查账取证“绿色通道”。平均每年协助公安机关查账取证90余批次;封堵假冒中行网站1,309个,核查锁定涉及公司网银欺诈账户116个;屏蔽手机欺诈短信2万余条;协调电信运营商以公安部的名义向公众发送网银风险警示短信,进行公众防诈骗宣教;推动公安部网安局在网银犯罪重点地区联合开展“打击网银欺诈案件专项行动”,及时移交19起重大网银欺诈案件线索,配合公安机关侦破8起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2名,涉案金额1,800余万元,带破案件140余起。其中,2013年协助公安机关一举打掉盘踞在福建、广东等地区的4个网银诈骗犯罪团伙,锁定和掌控另外3个犯罪团伙,抓获30余名使用“伪基站”群发E令升级欺诈短信及制作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嫌疑人。(三)开发外籍人员护照联网核查系统。针对外籍人员入境后采用假护照开户进行诈骗的案件高发态势,我行于2013年,在北京分行成功实现与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联网、在线实施核查外籍人员护照真伪功能,并于当年7月成功甄别出一名外籍“三非”人员持假护照诈骗,并配合警方将其(男性,安哥拉籍)抓获,成功堵截了一起500余万元诈骗案,“顺藤摸瓜”,一举端掉了一个在我国境内长期从事制假、诈骗等违法活动的国际犯罪团伙。
六、建立堵截案件奖励机制
中行于2008年实施员工堵截案件奖励机制,说是员工奖励办法,实际在执行过程中,对防堵案有功人员包括保安员、守库押运人员及客户均一视同仁。对员工举报问题重要,或堵截重大案件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记入员工档案,作为日后岗位聘任、晋级、劳动合同续签的参考依据。至今,已累计实施奖励17,670人次,发放奖励资金835万元,极大提高员工防范案件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员防案氛围。
供稿单位:中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