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商业银行转型经营研究】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9-06 作者: 来源: 浏览:714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授信管理部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既是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迫切需要,也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持续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选取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特点,最后对如何优化信贷结构提出思考。
    一、新时代信贷结构优化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新业务拓展和商业模式转变带来结构性机遇。
    一是促进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和业务调整。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改革措施,暂时引发了不良贷款的上升和传统行业金融需求的下降,但是也加速了银行信贷资产从"两高一剩"、僵尸公司等领域的压缩退出,加快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是促进银行新业务拓展和商业模式转变。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先进制造业、机器人、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健康养老、文化旅游、高端医疗、电商平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领域,出现了大量新市场和新客户。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4和6.8个百分点。这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促使银行加快转型、积极拓展新的客群基础,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是促进银行聚焦主业、回归本源。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效果逐步体现,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初步遏制,表外融资表内化趋势明显,信贷增速超过资产增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17年底银行业各项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增速12.4%,超过资产增速3.7个百分点。 
    四是促进银行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乡村振兴、小微公司、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金融、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实施带来新的市场机遇,银行业信贷投放加快。根据银保监会披露,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小微公司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67个百分点;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0.95万亿元,同比增长9.64%;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4.48万亿元,同比增长42.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9.9个百分点。
    二、15家上市银行信贷结构的特征分析
    本文选取15家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为分析对象 ,分析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信贷结构方面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信贷资产在银行资产结构占比提高。受金融去杠杆、监管趋严等政策影响,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呈现保信贷、压同业、减投资的特点。2017年15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4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3%。在整体资产增速放缓的情况下,15家上市银行在资产配置上优先保证对信贷业务发展的支持,客户贷款平均增幅11.1%,高于其他主要类别资产,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0.93%,较2016年末提升2.24个百分点。而在贷款内部结构中,各行根据信贷需求回暖的形势,选择压缩票据贴现,同时加大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投放。监管趋严,非标资产萎缩,应收账款类投资同比下降12.15%,逐渐回归传统信贷。国债、地方债等持有到期类债券投资继续成为配置重点。资产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银行回归本源,减少资金空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图1:2017年15家上市银行客户贷款规模及增速(单位:万亿元)(数据来源:年报数据)
image186.png
    表1:2017年15家上市银行资产类别增速及占比变化
QQ截图20180906151731 0906表11.bmp
       数据来源:年报数据
    二是优化公司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根据15家上市银行年报,2017年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贷款占比最高的三大行业,占比合计49.4%, 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较高,主要是近些年租赁业快速发展,且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
    图2:017年15家上市银行法人贷款主要行业投向(数据来源:年报数据)
image188.png
    从行业贷款增速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保持较快增速,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基建类对贷款需求仍比较旺盛。随着国家规范PPP和整顿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预计未来基建类贷款会有所降低。此外,15家上市银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26.5%,表明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持续上升,主要是源于租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相对特殊的业务关系。
    图3:2017年15家上市银行主要行业余额及增速(单位:万亿元)(数据来源:年报数据)
image190.png
    银行积极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切实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一方面控制房地产行业融资规模,另一方面试水住房租赁市场,助推租购并举。比如,工商银行提供住房租赁开发贷款,承诺为参与主体提供5000亿元的授信资金;建设银行推出住房租赁解决方案,创建了综合服务平台,打造"CCB建融家园"品牌长租社区。
    图4:2017年15家上市银行房地产行业增速及占比变化(数据来源:年报数据)
image192.png
    根据麦肯锡《中国TOP40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7》,建筑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为贷款组合不良高发、经济利润排名靠后的行业,堪称价值毁灭行业。各家银行控制上述行业占比,持续退出不良率较高的批发零售、低端制造业客户。15家上市银行制造业平均增速-0.04%,法人贷款占比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增速-4.26%,占比下降1.04个百分点;采矿业平均增速-3.1%,占比下降0.46个百分点;建筑业平均增速7.96%,占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图5:2017年15家上市银行低效行业增速及占比变化(数据来源:年报数据)
image194.png
    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根据银保监会统计,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绿色信贷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同时,绿色信贷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6月末国内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241.7亿元,不良率0.37%,比各项贷款不良率低1.32%。2017年末15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5.16万亿元,较2016年增加8436.93亿元,同比增加19.5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49个百分点。
    四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支持。15家上市银行全力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从主要投向分布来看,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等投放余额占比基本都在10%以上。而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不良高发,信贷增速较慢。比如,2017年中国银行东北地区投放占比6.03%,增速4.65%;工商银行东北地区投放占比5.20%,增速3.95%;浦发银行东北地区投放占比5.04%,增速-2.98%。
    三、优化信贷结构的思考
    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方向总体上与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导向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未来在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应当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严守风险底线原则,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思考建议如下。
    一是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为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供更为有力的外部条件。发改、工信、科技、环境等部门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通过研发支持、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政府投资基金、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引导银行加大资金支持;在钢铁、煤炭、煤电等"两高一剩"和敏感性行业领域,完善市场监测机制,及时提供产能利用率、"僵尸公司"名单等信息,引导银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考虑到金融去杠杆、表外转表内等形势变化,通过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放松信贷规模管控等措施,鼓励银行将新增信贷规模投放到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是强化国家政策和战略引领,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客户的服务水平。优先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海南自贸区(港)、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造船、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服务医院、医药、养老、健康、教育、旅游、信息等民生消费领域,继续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建设等民生工程。
    三是优化信贷组合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战略、产业政策、银行发展战略、经济资本限额、信贷规模约束、机构能力和风险偏好,研究制定授信政策,优化集中度管理,拓展客户群基础,分散集中度风险,强化政策指引作用。设定最优的行业/客户/产物/区域/集团/关联人/担保/押品等单一维度以及跨维度组合、重点管控领域的组合限额优化目标,实现风险限额的精准计量及有效配置应用,同时配套相应的管理流程,强化系统管理支撑,实现授信前检查、超限例外核准、考核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
    四是严控"两高一剩"、房地产等敏感性行业融资支持。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中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优质骨干公司,择优继续支持公司合理资金需求;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安全、能耗等相关政策规定的落后产能、僵尸公司坚决退出。优化房地产行业信贷结构,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金融支持,探索住房租赁信贷产物和服务创新。
    五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绿色金融产物创新,开展绿色信贷抵押方式创新,积极支持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领域的绿色公司和项目,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