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 蒙北筝
自2016年以来,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政策监管的基调。2017年,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原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形成了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框架。2018年4月正式发布的《对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是在此框架下出台的首个重要金融监管政策。随后证监会、银保监会的配套细则相继出台,形成了统一而全面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政策体系(以下简称"资管新规"),重塑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前景。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来说,2018年9月底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成为理财业务转型的基本纲领,对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一、银行理财运作模式面临转型
1、产物模式从预期收益型转为净值型
资管新规的核心在于"打破刚兑",银行理财首当其冲要将预期收益型产物转化为净值型。截至2017年底,约90%的银行理财为预期收益型,这种模式下,银行实质上承担了表外资金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符合新规的产物应当采用净值化管理,风险由投资者自担,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过渡期中,产物以"预期收益型+净值型"双轨并行。过渡期结束后,产物完全转为净值化。今年以来,净值型产物余额和发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物占比较高。
2、收入模式从利差转为管理费
在以往"资金池"的运作模式下,银行理财的业务收入来自于资金端的成本和投资端的收益之差。资管新规要求每只产物"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并规定可以收取管理费用和业绩报酬。这样,银行理财的收入一方面与规模相关,另一方面与业绩直接挂钩,对产物发行和投资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3、经营模式从一级部门转为子公司
资管新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这是在2014年监管要求资管业务单独成立一级部门基础上的强化。在行内经营的模式下,资管业务受到银行整体监管指标的约束,如MPA考核、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成立资管子公司有利于公司根据资管新规的各项要求开展新模式下的理财业务,实现专业化经营与风险隔离,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有效拓宽公司盈利空间。
二、对商业银行经营方面的影响
1、中短期面临较大的收入压力
资管新规发布后的最新财报显示,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根据市场调研,大中型银行2018年全年理财业务收入预计比2017年同比下降20-30%,降幅最高甚至接近60%。造成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理财产物规模降低,上市银行2018年上半年理财规模比2017年底下降了8.09%。
表1 上市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变化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行的净值型产物的收入从利差变为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与业绩直接挂钩。在利差模式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平均收益率约为60bp,收入可达千亿;而净值型产物的业绩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投资管理能力,提取业绩报酬的难度增加。
在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要做好"风险自担"的投资者教育,组建更为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队伍,期间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收入下降的压力。
2、促进银行内部业务协同,提升银行财富管理专业化程度
协同是银行资管区别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最大的优势。银行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信贷、投行、资管等涵盖直接和间接融资的多元化业务线。根据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以银行为依托的金融集团通常充分整合旗下各类金融资源,推动跨版块合作,建立广泛的业务协同机制,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
图1 瑞银集团财富管理服务架构

3.有助于提升上市银行整体估值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板块的整体估值偏低,市盈率为6.5,市净率已低于1。当前银行估值因素主要考量信贷资产质量,而在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化运作后,作为大股东的银行可以将这一板块参照资产管理行业进行估值。目前,海外成熟资产管理公司的平均PE在10倍以上,且在行业初期,通常会给成长潜力较大的公司更高的估值,有助于提升银行整体的估值水平。
三、银行理财的未来发展模式探讨
1、建立全市场的投研体系
投资管理能力是资管行业的核心价值。银行理财的传统投资领域是固定收益市场,包括标准化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非标资产。在资管新规下,非标资产投资受到限制,"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策略难以满足投资收益要求,银行系资管须重点提高固定收益的交易能力,丰富投资策略。
权益市场是银行系资管突破准入限制的一个领域。银行理财的优势在于大资金量的资产配置能力,加上积累的委外业务经验,可以FOF/MOM模式为重点打造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能力。
此外,银行资管也需要不断拓展投资能力的边界,布局外汇资产、商品类资产和另类投资领域,从而为客户提供覆盖所有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也可避免理财净值化时代某特定资产类别回报大幅度滑坡对业务的负面影响。
2、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产物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产物可根据发行方式和投资范围两个维度分类。公募产物的可投资范围涵盖几乎所有标准化资产,而私募产物的可投资范围还包括股权和债转股。这样,可形成更为丰富的产物体系:
标准化投资方面,可以推出适应不同投资需要的公募产物,如现金管理类、稳健收益类、资产配置类等,在流动性、收益性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另类投资方面,债转股和股权投资着重投管联动,与投行业务可形成资源整合,提高私募产物的定制性,连接发行人和投资人的投融资需求。
相较于国内金融机构在特定领域优于同业的产物能力,海外领先机构往往具体更加完整的产物线投资能力,这也是大资管时代主动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在新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下,负债端的优势将由定制化和专业化的产物服务决定。例如,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与其生命周期、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相匹配的公募或私募产物,为公司投资者提供项目发行和融资一体的私募定制产物等。
3、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体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理财办法》中明确提出了未来银行在理财产物的申赎安排、交易管理、压力测试、计提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要求。在落实中,即要求建立独立、全面的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对业务识别风险加以管控;其次,实现风险管理的计量化,逐步建立包含收益指标和风险指标的风控指标体系,将各类压力测试、估值模型以及减值准备作为风险量化管理 的重要手段;再次,风险管理与成熟的IT系统密不可分,将业务数据嵌入系统,提高风险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切实防范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4、布局人工智能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入融合,人工智能是金融机构不能忽视的发展方向之一。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应用基本上分为三大类: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量化交易。银行系统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但大多数为一般个人客户,销售时在获客、征信、投资策略制定、沟通维护等方面成本较高,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海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客户分析和沟通维护的问题;在投资方面,人工智能根据客户分析的结果,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投资组合再平衡、税收规划、投资组合分析,并把结果反馈给投资人,通常来说,智能投顾的服务费用大大低于普通投资。当然,人工智能也存在风险,一是并未有明确的监管政策,二是信息处理过程不透明,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三是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相对较差,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资管新规开启了资管行业新时代的序幕,在个人和机构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业务转型,建立全方位产物体系和多元化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强大的客户资源、一体化的业务能力等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资产管理业务。